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95zw.cc,碧天如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个世纪以来,关于接受美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这个时代,早已有了一系列的接受美学的大师,阐发了许多精深的美学理论。美国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他著名的镜与灯中阐述了人类精神活动中的四个元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在这里,读者,第一次被提到美学关系中来,成为循环发展的一个要素,加以重视。研究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接受美学的理论发展基础。继而德国出现了尧斯和伊瑟尔这两位接受美学大师。我们的接受美学开始了大踏步的发展。读者、受众的意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

    也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美,她的发展越来越快,形式越来越多,或者可以这样讲,美已经美的我们目眩神迷。而作为受众的广大接受者,他们的意见变的前所未有的重要。什么是美?什么可以被称为美?什么是不美?什么大众化的美?什么是炒做的美?什么是畸形的美?什么是美的本质?这些问题好象都变的不那么重要,而美本身,也好象被孤立了出来。

    换言之,我们看到的美,是更加具体的,活生生的。这里,并不是说活生生的是错误的或者是不美的,这是两个概念。只是想阐述,在这个时代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鲜活的,是否都可以称之为美?再说的通俗一点,我们这个时代的受众,到底以何为美?到底知道不知道,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这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在很多年前,当人类还在童年幼年时期,我们就有哲学美学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来自对立统一,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简单的说,美是和谐。大师伯拉图把美从抽象转向具体,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认为美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到了十八世纪,鲍姆斯通在asthetik中用感性学和感情学这样的词语来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虽然他只把他的著作写完了一卷就去世了。当然,后来者跟着有了许多关于美的论述,著名的有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虽然认为自然美是不存在的,但也对于美,给出了严格且精确的定论。后来着如车尔尼雪夫斯基,他说美是生活。布洛说美是距离,贝尔说美是形式

    我国古代,甲骨文中美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美,从羊,从大。另一种说法是从人。无论是从大还是从人,总之意思是有用者为美。国语楚王修建行宫,大夫伍举曾经论述了他关于美的见解,他说什么是美“美者,远近、内外、上下皆无害焉”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墨子说:“食之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饱,然后求丽”庄子提出了美与善的对立。荀子提出了审美心境的问题。王阳明说:“美恶皆在其心”刘海粟说:“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千百年前的人们,早已对美下了许多定义,对美有了深沉的思索,对接受美学,也有了涉猎和研究。美是什么,早已超出单纯的哲学范围存在,他深入到了生活之中,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组成部分。

    再具体一点讲,关于什么是美,人们是怎么理解美的,人们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不单关系到单纯的美学哲学发展,还关系到一个时代,一个阶层,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与价值。美,是生活中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组成部分,关于对美的看法与价值定位,也是生活生命中不能不重视的一种观念。这对于一个时代的发展,一个阶层的发展,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要说:美,她是有精深的要求的一种形质,而不是什么都可以为美的。而接受美学的概念,也并不是一古脑的接收,而是对美的一种评介和深层次的感知。这涉及到一个时代的哲学境地和哲学深度。换句话讲,从一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或美学风骨,也这个时代的受众们的接受程度、接受倾向,是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骨和深度的。

    再落实具体一点——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以什么为美?我们这个时代的受众能接受什么样的美?!什么样的美,可以被我们这个时代的受众所接受?!什么性质的美,是应该褒扬的,而什么是应该回避甚至批驳的。说白了,不是所有的形质都可以称之为美的,不是什么样的形质,都是可以被受众盲目推崇的。

    也许,这和时代畸形的发展,多少有点关系。

    从上个世纪以来西方现代派哲学,就开始了一种形式上和性质上都怪异的风格。也是从这个时代以来,我们的美学开始了一种异形的发展。虽然朱光潜和李泽厚在对中国美学发展的道路上,还是做了中平中正的导向的,但是,现实一点来说,传媒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社会的讯息爆炸,正更快的把美的定义和接受美的范围感念,一点一点转变。

    首先,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受众——他们对美,并没有一个哲学上的深层次的界定。这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有一个完整的深沉的美学理论体系。但是每个人都有个自发的美学感知体系。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把什么当成美?是和谐统一?是绝对理念?还是充实而有光辉?这个感知体系首先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或者说已经由成熟的变成不成熟的。这种不成熟体现在对于不同形式与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盲目认可与追随。这种认可与追随来自他们不确定的哲学观念。首先是没有一个完整正确的理论体系,然后造成了对时代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盲目与认可。

    这里我们可以借用那个通俗的故事,盲人并不知道什么是象,他们摸到什么就以为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受众不了解什么是美,他们接受到什么舆论导向,就觉得什么是,而这些舆论导向很可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而由此产生的导向也是片面和错误的。偏偏我们这个时代,传媒极度发达,讯息铺天盖地,自然也造成良莠不齐的境况和真假难分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要求我们的受众真正的、正确的去认识和理解美?!

    而受众或者说读者,接受者,他们是美学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没了他们的评介,美学在接受领域是一片空白。这就对受众的评介标准有了一定的要求。

    可是,很悲哀的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受众,在他们盲目追随一些畸形歪曲不健康的美的同时,早已遗失了对于美的一些正确和必要的常识。一旦形成这样的思想定式,在对待和谐中平的美的时候,就会自然不自然的失去一些评判的标准。

    我在近几年中,曾多次发现一些让人们遗憾的现象,在大学里的年轻人们身上。他们在阅读时下一些流行的、灰暗的、畸形的文字,而面对文学名著,面对大师或超级大师们的作品,他们则不是读不下去,就是无法阅读。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时,他们普遍的回答是,读不懂,不敢兴趣,觉得难以理解,或差距太大。我承认,时间是造成差距的一个原因,你可以对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很吃惊,你可以对安德洛玛克中的情节很感慨,但这并不影响你关于文学中纯正的美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当受众广泛把一些网络或借助其他媒体炒作出来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